|
|
|
|
电 话:022-26393300 86888681 手 机:13682179061 15902269947 13682181573
传 真:022-26816775
联系人:马小宝 贺龙 聂丽明
地 址:188金宝傅官网
|
|
|
|
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 千亿目标太原发力不锈钢产业
发布时间:(2016/3/4)
|
千亿目标太原发力不锈钢产业 |
---------------------------------------------------------------------------------------------------------------------- |
近日发布的《山西省新材料产业2015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四大领域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推进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该行动计划的发布,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山西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多年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依托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布局不锈钢材料生产与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高技术、低排放的发展之路。不仅如此,园区不断发挥太钢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集聚了各类不锈钢生产加工企业150家左右,形成集不锈钢生产、深加工与装备制造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初步构建了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不锈钢产业集群。2013年,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
基础优势明显集群效应显现
“太原作为我国不锈钢材料及深加工产业大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拥有多家科研、制造单位,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由于其产品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资金、技术和项目。”谈起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负责人表示。
如今,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拥有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等15家生产上游产品的骨干企业,形成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太原钢铁集团、太原锅炉集团、山西天大化工、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等都建立了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太钢集团、太原亚明塑料机械技术有限公司与维太新材科技等公司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与德国MEER公司、英国英达公司合作设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为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平台。
据介绍,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目前拥有一个国家级孵化器、国内冶金行业惟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与先进不锈钢材料重点实验室、不锈钢产品检测中心;已建立国家级试验中心1个;拥有行业资质的产品检测、认证平台6个,研发中心4个。
在人才和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建立了太钢、海酷等一系列国家知名品牌,研发了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不少产品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些产品甚至还引领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集群内企业共取得发明专利2200余项。
据悉,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不仅产品品种丰富,市场占有率也较高。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内有不锈钢板材、型材与管材等多个系列,近千种产品。其中节能环保、医疗器械与重型装备用等高端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还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集群内企业产品配套的全球500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有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兵器、中国船舶、中国航天、美国GE、西门子、丰田等80余家。
完善机制增强集群创新活力
自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以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就以火炬计划为导向,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突破口,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努力实践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式和“四位一体”发展战略。
虽然目前集群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太原不锈钢产业园人深知,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园区负责人表示,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虽然产业链上企业众多,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且现有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此外,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又限制了企业招才引智的需求。另外,与国内其他先进工业园区相比,集群在交易市场、中介组织、检测中心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为大力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在企业之间建立了知识、信息和技术共享机制,改变了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雷同、竞争力弱的问题;同时交换互补性资源,树立统一品牌;发挥集群优势,培植龙头产品,并以此建立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而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依托政策支撑、投入引导,园区还积极集成国家或地区各部门的创新资源,在集群创新体系运行下服务于集群企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
|
|
|
|